伊豆半島神祕的飯島氏新連鰭䲗

posted in: Marine Life, 文章 | 0

日本的飯島氏新連鰭䲗在日本被稱為「山鳥」,也許是因為其獨特的外觀,所以才得到了這個名字。

Text and Photo by Keigo Kawamura(川村 圭吾)


飯島氏新連鰭䲗(也稱高鰭新鼠䲗魚、飯島氏鼠䲗魚)被認為是日本特有的物種,分佈從北海道到九州北部。牠經常出現在伊豆半島周圍,那裡是我經常潛水的地方。

成年雄性飯島氏新連鰭䲗長約10公分,有著較大的背鰭,而成年雌性魚大約5公分長,其背鰭則沒有那麼大。牠們可以在深度為1至10米的岩石區域、被岩礁包圍的沙地區域以及靠近岩礁的沙地區域看到。不過,牠們通常不會在珊瑚礁區域被發現。在伊豆半島的河奈,我的其中一個潛點,能看見牠們經常在3至7米的深度出現。由於牠們是棲息於底棲的魚類,因此以小型底棲甲殼動物和浮游生物為食。牠們的嘴巴很小,無法吞食大型生物。

大約10到15年前,飯島氏新連鰭䲗還很常見。然而,現在牠們在伊豆半島的西側很少見,儘管牠們仍然存在於東側北部。不過,牠們的數量下降是不可否認的。在伊豆半島以外,牠們似乎在三浦半島、房總半島和日本海一側的潛點相對容易見到。由於牠們生活在長滿海藻的岩石區域並且用海藻做偽裝,當海藻因水溫升高而死亡時,牠們也將會失去棲息地。

飯島氏新連鰭䲗雖然在全球範圍内並不爲人熟知,但在日本潛水員間以其獨特的繁殖行為而聞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日本的潛水風格,伊豆半島許多潛點在下午4點半關閉以供釣魚。而飯島氏新連鰭䲗只在下午5點後活躍,所以只有在特別允許日落潛水的日子才有機會看到牠們的生態行為。

飯島氏新連鰭䲗的行為與許多潛水員熟知的麒麟魚非常相似。麒麟魚在白天深藏在珊瑚中,日落前出來活動、覓食和產卵。雌性飯島氏新連鰭䲗白天藏身於岩石的陰影下,很少被看見。雄性則在初夏甚至白天都能看到。幼魚非常少見。牠們的產卵行為發生在5月底至7月初。

在差不多日落時潛水,我的首要任務便是找到雄性個體。這些雄性個體約10公分大小,活動頻繁,因此很容易找到。雄性有自己的領地,並輪流拜訪生活在該區域內的雌性。一旦牠們遇到雌性,牠們就變得興奮起來——除了體表的斑點,牠們的鰭也會開始發藍光,並且牠們標誌性的背鰭會多次展開以吸引雌性。

此外,當牠們在自己的領地內遇到其他雄性時,牠們也會展開背鰭以互相警告。與其他魚類一樣,體型較大的雄性會獲勝,但如果雄性個體體型相近,牠們可能開始互相啄咬,然後被打敗的雄性必須離開該區域。

由於多隻雌性麒麟魚一起生活在附近,幾隻雌性可能會與同一隻雄性產卵。然而,雌性飯島氏新連鰭䲗散佈在較大範圍內,因此產卵行為是一對一的。如果雌性同意,牠們將慢慢一起上升,雌性會開始在離底部約40至50公分的地方釋放卵子。當上升到最高點時,雄性會釋放精子,然後兩者將以驚人的速度分開。雄性將前往另一個雌性,產卵會持續到日落。

在產卵夫婦開始上升時用相機接近可能會打斷產卵行為,導致雌性返回到底部。但根據我的經驗,接近已經上升約30公分的夫婦,產卵行為通常也會繼續進行。

拍攝這種場景時,建議使用紅色的手電筒,因為如果使用亮白的手電筒照明,產卵行為將會停止。現代無反光鏡相機通常無需額外照明就能對焦和拍攝。在日落後水下變得非常昏暗,相機也難以對焦時,產卵行為也幾乎結束了。即使卵在上升到最高點時釋放,牠們在相機觀景窗中仍然難以看到。精子的釋放非常迅速,使得定時快門幾乎不可能,因此相機的高速連拍功能對於捕捉這些時刻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飯島氏新連鰭䲗是一種具有獨特繁殖行為和生態需求的特別物種。然而,由於環境變化和有限的觀察機會,牠們的數量正在下降,凸顯了需要通過保護措施來保護牠們棲息地的必要性。飯島氏新連鰭䲗的獨特行為,尤其是牠們的產卵儀式,為有幸目睹的人們提供了對水下世界的迷人一瞥。

通過宣導保護的必要性並分享對飯島氏新連鰭䲗等物種複雜行為的見解,我們可以培養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更深入瞭解,進而加強我們對於未來世代保護海洋環境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