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由潛水員的五項耳壓平衡建議

posted in: Freediving | 0

自由潛水這項運動要想做好,不僅需要掌握各類技巧,還要投入極大的心力。所有的自由潛專家都是經過了長年累月的打磨,才終於抵達現在的高度。

Text & Photo  | Harry Chamas


耳壓平衡是很多自由潛水新手學習的難點。下面我將提出五項耳壓平衡建議,希望對你的潛水旅行有所幫助。

  1. 找到可靠的教練

 

如果你對耳壓平衡有正確的認識,就會發現它並不難。問題是大部分自由潛水教練本身缺乏足夠的經驗和認識。因此,以其昏昏,必然不能使人昭昭。

 

一定要找一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深潛經驗的靠譜導師或教練。這樣可以保證你接受的資訊是正確的。如果教練說:「再放鬆一點」、「再用點力」或「你的咽鼓管可能比較窄」,那你要小心,這位教練很可能並不知道如何指導你。

 

得到正確的指導後,一切都豁然開朗——你該做什麼、錯在哪裡,都一目了然。耳壓平衡的神秘感就此破除。你一定要明白,耳壓平衡就是一種技術,而你的身體構造與其他學會這項技術的人並無二致。瞭解這一點後,你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打磨技術只要用心練習即可。

 

  1. 耳壓平衡不能與潛水的其他部分分開

 

我記得曾經有位運動員來找我,說自己的潛水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只差耳壓平衡,因此無法潛到理想的深度。我花了一段時間教他耳壓平衡意識和相關知識。然後他跟我說:「好吧,現在我非常清楚該如何平衡耳壓,但我沒空做。」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意識心智一次只能專注於一項新技能。而這名運動員面對的新技能就是耳壓平衡。只有當他處在一個完全舒適的環境中(他要下潛的深度),其他潛水技巧都自然發生,他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一項技能上。當你自動做出某個技巧,意味著潛意識已經掌握了這個動作,所以它的發生不需要有意識的思考。

 

因為這名運動員還沒有達到這種技術水準,所以他在水下做耳壓平衡時經常會走神,繼而犯錯。這個故事教給我們的是,要將自由潛水當成一個整體來訓練。鴨式下潛、踢蹼、自由落體和轉體都應當收放自如,順暢而自然。只有這樣你才能騰出精力去注意耳壓平衡的細微之處。

  1. 在舒適的情況下練習

 

耳壓平衡與其他技術一樣,學習時要從最簡單的入手,然後緩慢增加難度。也就是說,你要先在陸地上學習該技巧,然後將肺部氣體排空練習。之後嘗試到淺水區,隨著信心的增加,再逐步增加深度。

 

我前面講到,要專注學習一項新技能,我們必須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感到舒適。否則我們就會不知所措、犯錯誤,並心生沮喪。對自己溫和一點——將自由潛水看作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其他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1. 經常做耳壓平衡

 

經常做耳壓平衡可以使通往中耳(咽鼓管)的氣道保持開放。也就是說,我們始終需要相同的壓力來平衡耳壓,而且我們要能在不加重其他方面負擔的前提下,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耳壓平衡。

 

下水前10米尤其重要,因為壓力變化非常快(10米內翻倍)。儘快做好第一次耳壓平衡——在1米處做完最為理想。然後在耳朵裡開始積聚壓力前繼續做耳壓平衡。

 

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咽鼓管就會腫脹。這時,你要麼需要加大壓力,要麼短短幾次潛水後就無法再平衡耳壓。在整個潛水過程中,如果你發現耳壓平衡格外難做,那很有可能是你在潛水的某個時段沒有經常做耳壓平衡。

 

  1. 耳壓平衡要輕柔

 

在自由潛水中,我們應該始終盡可能地保持高效,把各方面的動作都減至最少。耳壓平衡也不例外,過度壓迫耳朵會讓你感到心神不寧,進而可能使你全身緊張、耳壓平衡更難實現。

 

耳壓平衡要輕柔,這條建議適用於所有水準的自由潛水員。很多人發現潛得越深,耳壓平衡就更難做。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遇到困難時,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迎難而上,加倍努力。所以,耳壓平衡更難做時,我們就會更加用力。這是我們的本能,但對於自由潛水的很多方面來說,我們的本能是錯的。如果你覺得耳壓平衡越來越難,說明你還不具備達到期望深度的技能。這時候,你應該抓緊找一位教練。

 

對於有些人來說,下潛深度越大,耳壓確實更難平衡。這是心理壓力在作祟,而潛水員通常意識不到這一點。無論你潛到什麼深度,你需要平衡的壓力都是一樣的。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感覺要更加大力才能平衡耳壓,說明肯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自由潛水要求潛水員掌握各類技巧。耳壓平衡是其中一種,但任何其他技巧的缺失都會對耳壓平衡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對所有技巧一視同仁,努力去練習提升。

有了以上的建議,我們就可以開始享受悠長美妙的自由潛水旅行了。學會了知識,掌握了技巧,也進行了練習,我們的耳壓平衡技巧一定會越來越熟練,而且謹記,只要你需要,我們隨時可以伸出援手。希望你以後的潛水體驗,盡是輕鬆愉快的精彩。